来源:盖世汽车 更新时间:2023-07-29 08:25:03 阅读量:13127
智能汽车时代,由于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,要实现中央控制这个目标,除了升级电子电气架构,车内的传输速率也亟待提升。作为接入车联网的底层硬件,车载通信模组直接关系到车辆的通信能力和网络稳定性。
无通讯则无智能。随着高阶自动驾驶量产落地,以及“车内无人”商业化试点开启,5G网络的高速率和低延时特点,都让市场看到了更多可能。
5G加码,车载通信驶入新纪元
“汽车和消费电子类产品不一样,它是一个长生命周期的产品。消费者买一辆车可能要开5~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,另外整个行业致力于实现软件定义汽车,所以总体上会要求硬件先行。”
深圳市广通远驰科技有限公司CEO杨燕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,和智能驾驶芯片一样,车载通信模组也开始追求硬件预埋。当前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的项目选型都在往5G看齐。
杨燕本人拥有近20年物联网通信行业经验,从终端芯片到系统解决方案,从商业模式创新到客户场景落地经验丰富,其在2018年投身车联网和智能座舱行业,短短5年内便助力广通远驰完成了国内TOP主机厂的全覆盖。
行业数据显示,2022年全球联网汽车保有量为3.5亿辆,渗透率达24%。而以新车前装联网功能的上险量来看,4G通信模组仍是主力,5G模组的装配量尚不突出,但毫无疑问,联网功能已经成为新车的标配。
在杨燕看来,2023年将是5G车载通信模组的发展元年。就在前不久,广通远驰基于MT2735平台推出的首个5G模组AN768在国内某高端新能源品牌上正式量产交付,这是全球首款基于MT2735 5G平台量产的车规通信模组。
据了解,广通远驰也是国内拿到MT2735平台模组定点数目最多的一家公司。从海外的量产时间来看,由于多是在2025年前后,广通远驰算提早了两年时间。某种程度上,这也是国内通信模组厂商领先的进一步证明。
通信模组产品广通远驰
最近两年,汽车市场发生了许多颠覆性变化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,当属中国品牌从“引进来”到“走出去”。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出口,将“madein China”从中国制造重新诠释为中国创造。
而这个过程,为国内通信模组厂商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会。“国内车企的创新性和接受度相对更好,上车的5G通信模组也有很多,加上国家大力推广铺设5G网络,我们的5G产品就会被打磨得更好。”
2022年,广通远驰5G通信模组出货量达十多万颗。据杨燕预测,到2025年,随着车联网和智能驾驶的不断渗透,5G模组的出货比重有望达到50%。换句话说,未来两到三年里,更高价值量的5G通信模组将成为市场主流,单价也将持续下降。
目前,全球通信模组行业主要玩家有海外的Sierra Wireless、Telit、U-Blox,以及国内的广和通、移远等。从近几年的营收复合增速来看,国内头部模组厂商的营收增长迅猛,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是逐年递增。截至2022年,广和通和移远通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合计占比约50%。
从长远来看,国内5G建设速度远高于海外,通信模组的放量势必会让整体份额向国内厂商进一步集中。广通远驰作为广和通旗下一家专注车载前装的子公司,深耕车载行业数年,不仅率先实现5G车规模组的量产,在研发层面同样是数年磨一剑。
“不是长期主义,很难熬过寒冬”
广通远驰受邀参加大众汽车合作伙伴技术展示日
在采访过程中,杨燕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“长期主义”。这有点像芯片领域常说的那句“板凳要坐十年冷”,道理放到车载行业更是如此——研发投入大,回报周期长,须得耐住寂寞。
2023年是广通远驰成立的第五个年头。就像杨燕说的,“我们前面投入了4年,到第5年才看到开花结果。”如果不是长期主义,不是踏实做企业的人或者创业者,可能很难熬过寒冬。
“做车载是一件相对漫长的事,但时间不是唯一的门槛。”不仅要满足长达十年之久的使用年限,应用场景对功能安全的要求较消费电子也要更高一些。而且做车载通信模组,最大的挑战仍来自研发层面。
比如过车规、实现趋近于0的故障率目标。再比如,5G对企业在射频领域的经验要求要高于其他蜂窝模组。射频前端是通信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最终的通信性能密切相关,不仅如此,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的总成本就占了整个模组材料成本的一半左右,对企业的净利影响较大。
5G通讯模组对设备的投入也十分可观。以5G终端综合测试仪为例,盖世汽车了解到,广通远驰是除手机厂商以外,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。
回到具体应用场景上,车载通信模组的主要任务是传输及处理整车运行、辅助驾驶、信息娱乐等多类型数据,对通信性能的要求相对较高。
尽管国内5G建设如火如荼,而现阶段不能忽视的是,5G网络依然存在覆盖范围不完全、终端渗透缓慢等问题。杨燕也直言,做5G通信模组的一大挑战便来自网络。
“在网络覆盖率不够,或者网络会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,如何通过网络优化策略,提供网优服务,或者更好地进行5G和4G的切换、5G跨运营商的切换,都是我们在现有技术和环境下,要去做的一些knowhow的事情。”杨燕如是说。
此外,她也补充说,“产品做出来很容易,但要把它商品化,保证一致性,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。”从1到100很容易,但从100到100万不单单要考验研发,更要考验包括生产制造能力、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公司整个体系流程的管理能力。
不止于前,不止于此
行业加速发展,市场需求变幻莫测,要进入这个市场并站稳脚跟,需要有足够的储备和积累。成立于2018年的广通远驰,基于母公司广和通在无线通信领域20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客户覆盖,专注前装车载,已优先布局车联网、网联智能座舱、平台基础软件三大产品线。
同时,公司聚焦打造通信模块跨平台、核心器件国产化、智能座舱基础平台系统级解决方案,以及EEA3.0架构下车载通信和智能化底层系统支撑能力等四大能力,推进模组行业应用。
在杨燕看来,多平台、跨平台等平台化问题是车企面临的首要痛点。所以广通远驰希望从底层支持车企快速切换、缩短研发周期。从这个角度看,广通远驰的定位更接近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。通信模组是核心产品,但不是全部。
以广通远驰的智能座舱SoC核心板为例,可实现SOA软硬分离,支持多屏互动、双系统共存以及深度整合多种主流应用。根据不同算力、不同通信要求覆盖高中低阶应用,满足不同客户、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。
凭借较完善的产品线,广通远驰车载通信模组出货量超过800万颗,已与20家以上主机厂和超过30家的Tier1达成合作关系。同时杨燕告诉盖世汽车,广通远驰未来一定会向上扩充产品线,而不是在一些成熟应用上做推广。
“只有持续不断地投入,不断地学习和优化,企业才能跟上快速增长或者快速变化的行业。”目前广通远驰的研发团队接近350人,公司整体规模有望在今年达到500人,研发人员将接近400人,占比8成。
“重研发”“重产品”似乎已经成了广通远驰在外的标签。
而这个时代,要做引领者就不得不提到出海。杨燕感慨称,疫情三年令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包括现在一些海外车企会主动上门找到广通远驰,同时国内车企走出国门也会带着远驰的模组出海。在未来,广通远驰将依托广和通集团全球化公司的背景,把国产通信模块的品质真正推往世界。
今年6月,广通远驰举行了品牌升级暨公司乔迁庆典仪式,也代表着公司将以全新的姿态引领汽车数字化转型,为出行提供更智能、便捷、安全的解决方案。在5G为车载市场带来革命的重要时刻,踏上新征程的广通远驰,想必也会给行业带来更多惊喜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